發布時間:2021-12-02 09:56:11來源:轉載
2020年9月中國向全球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也標志著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根據2021年3月發布的《關于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全國碳市場2021年6月30前完成發電行業碳排放量核查工作,9月30日完成配額核定,盈余或不足部分企業可通過全國碳市場進行交易,12月31日前需完成清繳履約工作,其他行業(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重點排放行業)的核查數據報送工作應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1年7月16日早上9點30分,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
首批參加全國碳市場的為2225家電力企業,覆蓋碳排放量約40億噸。截止8月9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總量642萬噸,累計成交總額3.24億元。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總體設計技術組負責人張希良指出,未來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點能耗行業都將被納入到碳市場,較終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會超過70億噸,而“十四五”期間,中國碳市場的碳價可能在每噸8美元至10美元左右;“十五五”期間,碳價可能進一步升至每噸15美元。未來碳市場潛力巨大。
碳交易市場能夠正常運行的前提步驟是監管部門對覆蓋范圍內的企業設計合理有效的排放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方案,然后通過市場交易機制促使企業在利益驅動下進行碳減排。
準確跟蹤測量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助于對企業進行碳排放量配額的合理分配,全面、準確的碳排放監測能夠助力碳交易市場順利運行,使碳排放權交易的市場機制更加有效的發揮作用,這為碳監測行業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碳資產管理師培訓使從業者具有系統的碳排放相關理論知識,掌握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和交易等技術,能為碳排放管理提供咨詢,能制定科學的碳排放管理策略。
對于控排企業、新能源企業、地方政府和第三方核查機構等碳市場的各重要參與方來講,掌握溫室氣體正確的量化監測方法,制定合理的監測計劃,了解碳排放核查基本工作流程和規范,能制定完善的碳排放管理策略,是確保企業自身碳排放數據準確性和更有效的參與全國碳市場的重要保障。
更多培訓課程: 普陀區碳排放管理師 更多學校信息: 上海普陀優路教育培訓學校 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