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13 16:01:24來源:轉載
“碳排放”通俗來講就是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在人類日常活動中,無時無刻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車燃燒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氣等,這種通過直接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稱為直接排放。生活中電力、熱力等使用過程不產生二氧化碳,但在生產電力、熱力的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如火力發電),因此被稱為間接排放。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什么是碳達峰和碳中和?
碳排放是目前被認為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碳排放中占比較大的(54%)來源于電力和供熱部門在生產環節中化石燃料的燃燒。
什么是碳達峰?
當碳排放總量達到歷史較高值,即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認為是“碳達峰”。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中國的碳排放量可以無限制增長,因為我們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時間僅有30年,遠短于西方發達國家。因此中國的“碳達峰”將結合各種減排手段,在總量控制下的達峰,也為后續“碳中和”打好基礎。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通俗來說就是碳排放量的“收支相抵”,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什么是碳匯?
碳匯(Carbon Sink):一般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研究數據表明,我國的碳匯能力逐步提升,通過大力培育和保護人工林, 2010-2016 年我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吸收約11.1 億噸碳,吸收了同時期人為碳排放的 45%, 可見林業碳匯在碳中和愿景中扮演重要角色,碳匯項目將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什么是碳捕利用與封存?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簡稱CCUS,是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獲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進行循環再利用或封存的一種技術。其中,碳捕集是指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水泥廠等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并用各種方法儲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
該技術具備實現大規模溫室氣體減排和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協同作用,是未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技術選擇之一。
什么是碳排放權?
碳排放權,即核證減排量(Certification Emission Reduction,CER)的由來。2005 年,伴隨《京都議定書》生效,碳排放權成為國際商品。碳排放權交易的標的稱為“核證減排量(CER)”。
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又稱“碳排放權交易”,是為了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
而碳交易所交易的二氧化碳不是空氣中已有的二氧化碳,而是企業在作業生產中能夠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排放權;總的來說就是,國家確定一個碳排放總額,并根據一定規則將碳排放配額分配至企業,如果未來企業的排放量高于配額,就需要到碳市場上購買配額。
更多培訓課程: 普陀區碳排放管理師 更多學校信息: 上海普陀優路教育培訓學校 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