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31 09:04:16來源:轉載
所謂“碳達峰”就是每年碳排放量不再增加,達到峰值。所謂“碳中和”就是把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過人為的方式,比如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掉,從而使得釋放到大氣中的總碳量凈值為零。什么是碳中和?為什么要追求“碳中和”?
為什么要追求“碳中和”?
是因為這些年地球越來越不太平了,洪澇干旱、極寒熱浪、冰川融化、森林火災,這一切極端災害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元兇,那就是溫室效應。
人類的活動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猶如一層厚厚的被子包裹著地球,讓地球無法散熱。溫室氣體排放有多種,但主要是二氧化碳,占比超過70%。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追求碳中和的一個簡單背景。
要實現碳中和需要做兩個事情:一個是減碳,一個是固碳。
減碳的手段有兩種,無非一升一降。升的是提高非碳能源即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其中蘊含新能源、綠色能源的大量機會;降的是碳能源的使用量,這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讓同樣的用量產生更高的能量。固碳的手段也是兩種。較靠譜的手段是植樹造林,還要研發高科技來讓產生的碳氣體不排放到大氣當中。這當中也是機會無限。
碳中和直接為清潔能源帶來巨大商機。
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屬于可再生能源,天然氣、核能、氫能屬于綠色清潔能源。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將達到2/3左右。在我國未來能源結構當中,煤炭和石油的占比將越來越低,天然氣的占比會逐年提高,太陽能、風能、水能與核能都將占有一定比例。
數字化和智能化將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過5G、大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傳感器將遍布任何場景和物品,碳排放過程變得透明,能源峰谷調節變得智能。社會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企業和個人將更加環保,全社會的能源效率有望大幅提升至 60%(美國目前約為15%)。
通過“碳交易”的“市場之手”加速實現碳中和。
所謂“碳交易”就是把碳排放量化,變成一個可以買賣的商品。每個企業都可以購買和出售排放配額。
有預測,未來5年,每年會有1.5-2萬億的投資進入這個領域;2030年以后,每年將有4-6萬億的新能源投資。碳中和不僅給企業、產業帶來經濟模式的徹底轉變,還將對社會、個人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實際上,這僅僅是個開始,“碳中和”將在接下來40年里主導我們的經濟和生活,徹底改變我們生產和消費的方式。
更多培訓課程: 煙臺碳排放管理師 更多學校信息: 山東煙臺優路教育培訓學校 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