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13:54:09來源:用考培訓網綜合
下面是2020年咨詢工程師考試《項目決策分析與評價》科目考點:物有所值評價,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物有所值評價
物有所值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綜合經濟、社會效益考慮的性價比等方面優于傳統模式,是判斷項目是否適合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實施的決策基礎。
物有所值評價是判斷是否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代替政府傳統投資運營方式提供公共服務項目的一種評價方法,包括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現階段以定性評價為主,鼓勵開展定量評價。
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前所需的資料主要包括:(初步)實施方案、項目產出說明、風險識別和分配情況、存量公共資產的歷史資料、新建或改擴建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文件等。
1.物有所值定性評價
定性評價指標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風險識別與分配、績效導向與鼓勵創新、潛在競爭程度、政府機構能力、可融資性等六項基本評價指標,以及根據具體情況設置的補充指標。
(1)六項基本評價指標
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
主要考核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項目設計、投融資、建造、運營和維護等環節能否實現長期、充分整合
風險識別與分配:
主要考核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各風險因素是否得到充分識別并在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進行合理分配
績效導向與鼓勵創新:
主要考核是否建立以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供給數量、質量和效率為導向的績效標準和監管機制,是否落實節能環保、支持本國產業等政府采購政策,能否鼓勵社會資本創新
潛在競爭程度:
主要考核項目內容對社會資本參與競爭的吸引力
政府機構能力:
主要考核政府轉變職能、優化服務、依法履約、行政監管和項目執行管理等能力
可融資性:
主要考核項目的市場融資能力
(2)補充評價指標
補充評價指標主要是六項基本評價指標未涵蓋的其他影響因素,一般可包括項目規模大小、預期使用壽命長短、主要固定資產種類、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準確性、運營收入增長潛力、行業示范性等。
2.物有所值定量評價
物有所值定量評價是在假定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與政府傳統投資方式產出績效相同的前提下,通過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全生命周期內政府方凈成本的現值(PPP值)與公共部門比較值(PSC值)進行比較,判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能否降低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
PPP值的計算
PPP值等同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全生命周期內股權投資、運營補貼、風險承擔和配套投入等各項財政支出責任的現值。
1)股權投資支出應當依據項目資本金要求以及項目公司股權結構合理確定。股權投資支出責任中的土地等實物投入或無形資產投入,應依法進行評估,合理確定價值。
計算公式為:
股權投資支出=項目資本金×政府占項目公司股權比例
2)運營補貼支出應當根據項目建設成本、運營成本及利潤水平合理確定,并按照不同付費模式分別測算。
對政府付費模式的項目,在項目運營補貼期間,政府承擔全部直接付費責任。
政府每年直接付費數額包括:社會資本方承擔的年均建設成本(折算成各年度現值)、年度運營成本和合理利潤。
3)風險承擔支出應充分考慮各類風險出現的概率和帶來的支出責任,可采用比例法、情景分析法及概率法進行測算。
如果PPP項目合同約定保險賠款的第一受益人為政府,則風險承擔支出應為扣除該等風險賠款金額的凈額。
①比例法是在各類風險支出數額和概率難以進行準確測算的情況下,可以按照項目的全部建設成本和一定時期內的運營成本的一定比例確定風險承擔支出。
②情景分析法是在各類風險支出數額可以進行測算、但出現概率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可針對影響風險的各類事件和變量進行“基本”、“不利”及“最壞”等情景假設,測算各類風險發生帶來的風險承擔支出。
計算公式為:
風險承擔支出數額=基本情境下財政支出數額×基本情景出現的概率+不利情景下財政支出數額×不利情景出現的概率+最壞情境下財政支出數額×最壞情景出現的概率
4)配套投入支出責任應綜合考慮政府將提供的其他配套投入總成本和社會資本方為此支付的費用。
配套投入支出責任中的土地等實物投入或無形資產投入,應依法進行評估,合理確定價值。計算公式為:
配套投入支出數額=政府擬提供的其他投入總成本一社會資本方支付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