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交子之時,吃餃子”這些耳熟能詳的俗語,對于吃貨而言它是一道道大餐,對于樸實的農民而言它是農耕時期掌握天氣的經驗之談,對于考試的我們而言,它是常識板塊中的???。那么對于24節氣,小編建議大家至少掌握以下幾點內容,以備考試不時之需。
古人根據天地運行規律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并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它代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
一、24節氣的分類
24節氣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分為以下24種:
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中國人熟知的“節氣歌”,暗含了二十四節氣的先后順序
二、有關24節氣的小常識
1.“立春”和“大寒”分別為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和最后一個節氣。
2.每一個月份都有兩個節氣,每隔十五天一個節氣
3.春分和秋分太陽直射赤道,當天晝夜平分,即當天有12小時白晝12小時黑夜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當天北半球達到一年中白晝最長一天,南半球達到黑夜最長一天;冬至這天則正好相反,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當天北半球達到一年中黑夜最長一天,南半球達到白晝最長一天
4.24節氣說法始于東周春秋戰國時期,確立于秦漢
5.在《淮南子》一書中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這是有現存文獻關于二十四節氣的最早的記錄
6.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是大暑;一年中最冷的節氣是大寒
三、試題小測
【例1】為了方便記憶我國古時歷法中的二十四節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編有二十四節氣歌,其第三句為“秋處露秋寒霜降”,其中“處”的意思為( )。
A.秋季結束
B.正當秋季
C.霜降之際
D.夏季結束
【中公解析】D.“處”為“結束”的意思,“處”即“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意為夏天即將結束。因此本題選D。
【例2】下列()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熱的。
A.立夏
B.夏至
C.小暑
D.大暑
【中公解析】D.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
通過上述有關二十四節氣知識的介紹,中公教育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對于二十四節氣的其他知識希望大家能夠多進行收集。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2019大學生村官行測知識點之24節氣的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進入村官欄目查看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