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8 17:35:36來源:轉載
會計一詞,一是指根據《會計法》,《預算法》,《統計法》對記賬憑證、財務賬簿、財務報表,從事經濟核算和監督的過程,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二是指進行會計工作的人員。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會計工作職責與工作內容等,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工作職責:
1、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設置會計科目;
2、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并定期登記明細賬及總賬,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3、月末準確計提各項稅金,在申報期限內按期繳納各種稅款;
4、月末制作準確的應收應付賬單、訂單統計匯總、發票統計匯總;
5、定期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做到數據準確、內容完整、報送及時;
6、做好記賬憑證、賬冊、報表等會計資料的整理、歸檔和保管工作;
7、完成上級交給的其他日常事物工作。
工作內容:
1、每月3號前完成應收應付并及時交給領導;
2、每月完成合同訂單出貨統計匯總;
3、每月銷項發票、進項發票、費用發票統計匯總;
4、月底與供應商和客戶核對賬單,并確認賬單金額準確無誤;
5、月末與銀行核對收付款賬目,做好應收應付賬款明細表;
6、核算每個訂單的成本,做好每月的成本統計;
7、每月20日準備當月承兌資料;
8、每月5號前核算工資表;
9、每月15日前做好記賬憑證的編制及賬目的處理工作;
10、確保公司的各項稅收及時繳納申報;
11、督促客戶開票,預算進項發票、銷項發票情況,計算應交稅款;
12、及時向領導匯報及反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基本假設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明確這一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政策和估計方法。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會計核算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日期期定。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