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總論》在歷年考試中屬于每年都會考,分值又不高,得分不容易。分值大概2分左右,但就這兩分,可能就決定是否能通過的問題。本章的其他知識點,大家自行看書也能總結出來,難一點的地方就是信息質量要求的考察。比如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這些質量要求很容易結合后面的內容出題。很多同學一遇到跨章節就害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總結一下這三個質量要求跨章節考察如何應對的方法。
1.可比性:
(1)同一企業對于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例1·單選】下列項目中,違背可比性要求的是( )。
A.企業當年利潤完成情況不佳,將當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全部轉回
B.建造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將利息支出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
C.由于管理上的要求將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由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改為移動加權平均法
D.將投資性房地產由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
【答案】A。解析:選項A,屬于濫用會計估計,違背可比性要求。
【考點】可比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可比性要求企業橫向和縱向保持可比,無論是縱向可比還是橫向可比,只要會計處理符合準則規定,就具有可比性。濫用會計政策,是一類很常見的違背可比性的選項;另外,按照準則的規定,采用追溯調整法或追溯重述法,也是可不比性的一種非常常見的體現。
2.實質重于形式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例2·多選】下列各項中,體現實質重于形式要求的有( )。
A.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視為自有固定資產入賬
B.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C.售后租回形成融資租賃業務在會計上不確認收入
D.把企業集團作為會計主體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答案】ACD。解析: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核算,而不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選項B與實質重于形式無關。
【考點】實質重于形式的具體業務。整個中級教材中常見的體現實質重于形式的業務有:
①.融資租賃:融資租入資產視為自有資產管理(折舊)。
②.售后回購:看回購價
③.售后回租:看租回是否是融資租賃
④.分期收款銷售:具有融資性質的,以現值或現銷價格作為收入。
⑤.合并范圍的確定。
3.謹慎性
要求在會計核算中當存在不確定因素時,應以謹慎的態度加以判斷,不得高估資產或收益,低估負債或費用,要合理地反映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
【例3·單選】下列交易或事項體現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謹慎性”原則的是( )。
A.因原計提減值準備的因素已消失,故將原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轉回
B.因超額完成本年利潤,故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C.債務擔保中擔保人預計可能從第三方獲得經濟補償,但不滿足條件不確認為資產
D.將購買的辦公用品(金額較小)直接作為當期費用核算
【答案】C。解析:選項A,違背會計準則規定;選項B,屬于濫用會計政策;選項D,體現重要性原則。
【考點】謹慎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常見的體現謹慎性的業務有:
①.資產減值準備計提:xx資產減值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
②.加速折舊。
③.或有事項:預計負債的確認
另外,各位同學不要看到計提減值準備就認為體現謹慎性。常見的違背謹慎性的是:
“因利潤超預期,對固定資產/存貨等計提減值準備”、“因利潤好轉,轉回固定資產/存貨等減值準備”等,這些都是違背會計準則從錯誤的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2019年中級會計實務預習之信息質量要求的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進入中級會計師欄目查看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