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09:16:22來源:用考培訓網綜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越來越老化,養老金已經成為一個難題,老年護理也隨之出現。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2020年養老護理專業前景怎么樣,好不好呢?
一、當今老齡化社會背景
早在1999年,中國就按照國際標準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的行列。2009年以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平均每年增加8-900萬老年人。2011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3.26%,老年人口達1.78億。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的統計數據:截至2013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3億,老年人口的比例將增加到20個,稱為"超老國家";2037年將達到4億;2051年將達到4億人;最高達到4.37億。屆時,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30%以上,8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占總人口的20%,即進入嚴重老齡化階段。
面對中國社會老齡化發展的快速勢頭和嚴峻挑戰,學術界、政府和社會各界都密切關注并積極研究對策。早在2009年的“全國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部署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全國老齡問題工作委員會主任回良玉就把老齡問題提到“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
二、2019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特征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規模最大,發展最快,老年人口增長最快。這表明中國正面臨著老齡化危機。在這個階段,中國正處于老齡化快速發展的早期階段,也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鍵時期。要解決的最重要和最重要的問題是養老問題。
由于改革開放、人口流動、計劃生育等原因,我國出現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四兩家庭”、“親子分離家庭”。家庭規模越來越小,越來越集中,嵌套的空間也越來越空。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老年人需要在生活護理、康復護理、醫療護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專業服務。優勢亮點。
前景
細節、態度和保障缺一不可
那么,新的標準頒布之后,未來圖景將怎樣展開?
職業培訓和專業教育被提上了更重要的位置。
“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切實提升養老服務持續發展能力。”有關部門對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實踐中,針對養老護理的職業培訓也正在升溫。專家介紹,2018年,北京市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對9000多人開展了培訓,其中6000多人是居家照護者;2000多人是來自養老機構的在崗職工;還有一些是從業之前零基礎來學習的;更有一些“70后”“80后”,他們有著高學歷和穩定的職業,純粹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照顧自己的父母而學。這種現象,他們今年是第一次欣喜地發現。
而2017年,學校培訓的人數還僅有1008人。“養老護理專業培訓開始有聲音,有熱度了。”,當前老齡化趨勢發展,市場對養老護理人員需求有缺口,這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開始為了父母、家人主動了解和學習養老知識技能。“我們這一代的青年人和中年人,正在用更科學的眼光去認識衰老,更理性地理解養老護理的需求,推動著社會認識水平一點點向前。”
鼓勵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健康服務與管理、家政服務、護理等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培養更多養老護理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對于職業院校,專業化人才培養也正在進展中。
2015年,一職業高中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已連續招生5年。“社會和市場都對我們培養專業人才有很大的期待,專業畢業生就業也非常好,每屆校園招聘會,學生基本都被‘一搶而空’。”職業高中副校長、校區主管說。不過,如何進一步擴大生源,仍然是擺在學校面前的難題。
實際上,《標準》中不少舉措也意在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吸引力。包括拓寬養老護理員職業發展空間,如打通職業晉升通道、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縮短職業技能等級晉升時間,從業年限要求更低等。
在今看來,養老護理行業能不能留住人,一是看發展前景,二是看能不能持續地學習新的東西。《標準》意在促進產業發展,釋放了不少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