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15:01:08來源:轉載
有過樂器演奏體驗的人都知道,從小就學習一門樂器,具有童子功是會使人終生受益的,也具備了使自己的演奏逐步達到較高水準的基礎。同時一種音樂藝術門類,由于有了少年兒童的加入,會變得朝氣蓬勃,充滿生機。如何使青少年彈好古琴呢?
青少年彈好古琴的方法
一、古琴的左手按弦方式是肌膚直接接觸琴弦
將琴弦按實到面板上,才會發聲,孩子(尤其是幼兒)手小、手軟無力、指甲也小,要把握好正確手型并具有一定力度談何容易,所以左手練習時要分兩步走。逐步練習、逐步加力,隨時關注手指形狀。
1、靜態:按固定音位、泛音。
2、動態:走手音——使其不要變形。等到其手型基本固定后,再要求“按令入木”的實度和吟猱的自如度。
松弛是彈琴的基礎:“松中求力、松中求技”。松就好比地面,而一切力度、技法都是地面上的建筑,失去了松而去追求力度與技法等于是舍本求末。在練琴時還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左手大指指甲不要磨偏、磨壞,跪指時名指著弦點不要磨破。
二、右手彈弦的方法
右手在彈弦時,先要求彈得虛一些,輕一些,待運指方法、手型基本確定后,手指也逐漸有了一定的力度時,再逐步加力,較后達到“彈欲斷弦”的堅實度。
針對孩子的手臂條件,這個過渡期有時會在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完成,欲速則不達。
三、彈琴的力:
是從腳底發起——兩腳平放在地上(幼兒腿短,可在腳下墊一個小腳凳),腳心虛涵,男孩雙腳分開約二十公分左右,女孩雙腳自然并攏,膝蓋處大腿小腿呈九十度。坐在椅子上不要坐滿,坐在琴凳上約前三分之二處(如果是有靠背的椅子不要靠著坐)。后背自然挺立,沉肩墜肘,下頦微收,舌頂上腭,全身自然放松,琴容端正,不要搖頭晃腦。目光以垂簾式注視左手,切忌左顧右盼。
從正面看,可以形象地將孩子彈琴的姿態比喻為——株花——腳、腿至肩以下,是花的干;手與臂是花的枝葉:臉是花朵。
四、所用古琴:
五、六歲——十歲的孩子可以用小琴(膝琴——有效弦長98公分左右),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用正常琴(有效弦長110公分左右)了。
五、孩子年齡小,可以先從學習技術著手,學習琴曲既要有一定的速度——使之能產生興趣,又要循序漸進——不盲目趕進度,造成根基不牢。從掌握基本指法開始到能夠彈奏簡單的古琴曲進而又能彈奏一些傳統名曲,使孩子們對古琴能夠逐漸產生興趣。
六、教孩子學習占琴曲
在教孩子學習占琴曲時,如果是有詞的琴曲,如:《關山月》、《陽關三疊》等,應讓孩子學習吟唱。這樣對掌握琴曲的意(思想內容)、韻(起、承、轉、合)、板(輕、重、緩、急)有很好的幫助。
同時筆者還以為,琴——音來自于樂,形來自于武。許多前輩琴家都習武——心、意、氣貫通;肩、肘、腕相和。手、眼、身法、步,規規矩矩。這對把握琴容的端莊,手容的優雅,掌控恰當的發力均有好處。所以,也應鼓勵少年兒童參加武術、舞蹈、形體訓練、體操等活動。
七、古琴的傳統
古琴的傳統很重要,琴容要端正,手容要優雅,要用適度的動作彈出震撼的音樂。習練指法要依循傳統,彈奏琴曲要尊重原作,首先要作到原封不動地“照搬”。老一輩琴家都是寶貝,應盡可能讓孩子們多聽、多看、多學他們的寶貴東西。作為古琴來說,保住現有的東西,不讓它們失傳是重中之重。
八、少兒學古琴的信心
從普遍教學中,對具有藝術天賦和靈性的琴童實行重點輔導,然后再讓這些表現的孩子帶動整體學琴孩子的水平,為落后的孩子樹立起學好古琴的信心。
九、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不能期望每個孩子都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古琴,所以老師一定要和藹可親,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使孩子愿意見老師,想見老師,這樣就會有助于孩子學琴。少兒古琴教師不應該是站在終點線上對選手們吆三喝四的裁判,而應是帶領大家從起跑線上共同出發、并肩前進、不讓一個人掉隊的領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