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為大家帶來事業單位政治知識《事業單位公共基礎備考知識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同學們,近些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很多的時政會議上或者領導人講話當中出現,在事業單位考試政治常識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今天我們來揭開它的真面目并進行重點學習。
一、什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提出時間和背景
2015年11月10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1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自此,供給側改革成為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截至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下滑,突出的問題就是結構性問題。在供給與需求這對主要矛盾中,當前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給側。從哲學角度來分析,供給和需求是一對最常見的矛盾。時時有,處處有。而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供給側。我們看到,一邊是經濟持續下行,一邊是新的消費需求大幅上升,投資、出口增長乏力,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卻不斷增強;一邊是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一邊是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熱火朝天;一邊是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另一邊是類似教育、醫療、養老等應當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與服務極端稀缺。我們的供給遠遠的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因此必須來一場深刻的變革——供給側結機構性改革。
(二)含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更好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短期來說,要想起到明顯的效果,就是要“三去一降一補”。
怎么改,目前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天平的兩側要想平衡,單改一個方面肯定不行。一是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主要是通過調節稅收、財政支出,貨幣信貸等來刺激或抑制需求,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二是供給側管理,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需要從生產端入手,重要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二、真題再現
(判斷) 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刺激消費。
【答案】B。解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更好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進而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故本題錯誤。
祝大家備考成功!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事業單位公共基礎備考知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進入事業單位欄目查看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