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大橋的成就讓全世界矚目,但是大橋的造就卻困難重重,鮮為人知。國外的工程不讓拍,國外的公司漫天要價,只能逼著我們從零開始,自主設計。大橋的難度,對于他們,每一天都是第一天,每一節都是第一節,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這一刻,每一個建設者的堅守,每一次與家人的分離,每一次團隊的合作,都已經凝固成了豐碑。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設過程中,林鳴和他的團隊對沉管的設計,生產和安裝技術進行了一些列創新,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術,提供了獨特的樣本和寶貴的經驗。
一、知識介紹
(一)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指意識能動地反映世界和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主要表現為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人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影響作用、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物質世界。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首先實踐是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根本途徑,其次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和基礎,最后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還必須依賴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港珠澳大橋的成功是我們充分發揮主觀意識能動性的生動體現。
(二)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依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
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其中內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變化的依據;外因是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港珠澳大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誰不如靠自己,正是體現了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內因起決定性作用。
二、真題展示
例: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這也是人工智能首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能的出現對于哲學唯物論的意義是:
A.否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性
B.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識活動中的主體性
D.表現了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
例.[答案]D。解析:人工智能不能否定意識對物質的能動性,因為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的腦袋制造出來的,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意識,意識最終決定力量是勞動。它改變不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律性,也不會降低人在意識活動中的主體性。故本題答案選D。
三、考察形式
主要是結合案例考察辯證法的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中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以及唯物論中意識的能動作用。所以各位考生在針對此知識的掌握要側重理解,把握題目中的關鍵要素,根據材料選擇符合要求的答案。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2019三支一扶公共基礎之新世界七大奇跡――港珠澳大橋的全部內容,更多精彩請進入三支一扶欄目查看
只要一個電話
我們免費為您回電